印度阿育吠陀療程體驗之二.看診


印度阿育吠陀療程體驗之二.看診
       在介紹我的療程之前,先來惡補一下阿育吠陀醫學的基本概念。

       阿育吠陀醫學認為,人體及各功能由三要素(Doshas)構成,此也是疾病發生的重要原因,分別是:
1、體風素(Vata)。為風、空的概念,具有運動作用,刺激傳達作用等。
2、膽汁素(Pitta)。為火的概念,具有消化食物,賦予精力及健康,產生體溫等功能。
3、黏液素(Kapha),為水及土的概念,使身體滑澤,癒創,強韌等作用。

       這三個要素存在於人體之中,維繫著人體正常功能。三者在人體中各居其位,各司其職,也各自有其「優勢存在場所」。而當Doshas在人體中過增或是衰減時,便是疾病發生的時刻。

( 圖片選自網路
中醫和阿育吠陀都是來自於哲學的概念。
中醫看的是陰陽五行,阿育吠陀就是風膽痰三要素


       就像中醫的《黃帝內經》裡,將人分為「陰陽二十五人(木型人、土型人、火型人、金型人及水型人」一樣,醫師會藉由觀察病人的外在精神形態,詢問生活狀況,以及把脈來判斷每個人的體質偏向。大多數人是擁有兩種Dosha的,一主一次,鮮少人是純粹一種Dosha。而Dosha形態不會改變,雖然隨著年齡增長,可能被外在環境所改變了人的外形及個性,但阿育吠陀醫師能透過望聞問切,判斷出患者的體質。


       好,我們回來聊聊我的療程內容。

       當天早上我待在病房裡,由一位年輕醫師進行初診問診。問診內容就像平常我們在台灣問初診一樣,從頭到腳全都問了一遍。問診後,再到Dr. G.G.的診間,等待他看診的空檔替我們診察。(題外話,當天輪到我們看診時也已經12點了,我們前後都還有患者,雖然老是覺得印度人很不忙碌,但Dr. G.G.算是滿辛苦的啦)

       看著年輕醫師打的病歷,Dr. G.G.也提出了一些問題,還替我把了脈。

       把脈時我真是看的目瞪口呆,因為把脈的位置和中醫是不一樣的!一樣是三隻手指,但僅有食指放在橈動脈上,無名指腹都已經到了前臂中線的位置。把脈也只把單側,女性把左手脈,男性把右手脈。這與印度傳統文化一樣,男性為優勢,右側亦為優勢側。

       把脈的方法是不是和中醫一樣,從「位數形勢」做辨認,我就不得而知了。打破砂鍋問到底需要用到的英文對話內容,應該需要豐富的阿育吠陀知識及一對能辨認印度口音的好耳朵,噢,還有強大的英文能力才行。而這三樣我一樣都沒有,所以.......,就是這樣。
       (封面照片是我們後來自行拍攝的示意圖,看診當下不好意思拍照啊啊啊)

       不過我雖然不會講印度腔英文,但GOOGLE倒是可以慢慢研究。好了,結果我一GOOGLE,根本把脈的位置是一樣的啊!還是Dr. G.G.已經進化成一個我無法了解的境界...

     
(圖片取自網路
中醫的寸關尺,在阿育吠陀裡是分別切出不同的Dosha,
也有其應該顯現出的脈象及形態。


(圖片取自網路
取類比項是各個傳統醫學的入門概念。
但中醫多以物品比喻脈象,如細絲或如滾珠,
跟阿育吠陀用動物來比較真是截然不同
       Dr. G.G.做完診察後,為我擬定了處方,口中念念有詞,旁邊另一位年輕醫師就快速的在電腦鍵入她長官的指令。(在台灣也是只有大老等級才能配給小醫師幫忙跟診打病歷啊)

       處方內容包括了,內服藥物,外治療程,瑜伽運動處方,以及飲食建議。這就是全人醫療的概念啊........


參考書目:《認識印度傳統醫學》,2003年,東大圖書公司,李建民主編,廖育群著

留言

熱門文章